|
RECOMMENDATION 解码光影 光影里的中秋 (图片来源:电影官方微博) 120/s f1.4 ISO 100 当月光把城市切成两半,把一半寄给远方的亲人,另一半就留在银幕与纸页之间。 电影· 书籍 《桃姐》端着那碗冒着热气的莲藕汤; 《岁月神偷》把巷口的月光偷换成铜锣烧的甜香;邮差父子在《那人那山那狗》的山路上把思念走成一条发光的河…… 展开剩余88%(图片来源:豆瓣电影) 中秋佳节意味着团圆,代表着对家人最诚挚的思念。 而今年最温柔的惊喜,是王沐导演的电影《独一无二》里17岁的喻延, 她站在听障爸妈与有声世界之间,用耳机里的一小段古典乐,把“团圆”翻译成心跳的频率。 原来中秋的圆,不止在天上的月亮,也在她偷偷把录音机递给家人的那一刻。 ◀ 《顺流与逆流:重写香港电影史》 ▶ 【馆藏信息】 作者:苏涛, 傅葆石主编 出版信息: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:2020年 页数:269页 ISBN:978-7-301-31154-7 索书号:J909.2/38 馆藏地: 汉文(4)25排B面2架1层 【推荐理由】 本书尝试在跨地区、跨学科的格局下,以新的观念、史料和方法对香港电影史做出独特的阐释,通过深入挖掘文献及影像资料,厘清史实,填补空白,并对20世纪30—70年代的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评价。 第一部分“重访早期沪港关联”集中探讨20世纪30年代的香港电影,着重分析当时中国内地的政治、文化对香港电影的深刻影响,以及两地电影业之间的互动。第二部分“冷战与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”聚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,尤其是从冷战的视角出发,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制片机构、类型及电影现象的考察,分析战后香港电影的复杂性,以及冷战对华语电影的深刻影响。第三部分“类型、作者与文化想象”剖析香港电影史上重要且未获得足够重视的电影类型、作者及其他重要问题,力图丰富我们对于香港电影史的认识。 (图片来源:电影官方微博) (图片来源:豆瓣电影) ◀ 《中秋》 ▶ 【馆藏信息】 作者:黄涛 出版信息: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:2022 页数:256页 索书号:K892.1/62 馆藏地: 汉文(4)46排B面2架2层 【推荐理由】 《中秋》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。中秋历史悠久,节俗丰富,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在本书中,作者以时间为脉络、地域为框架、节俗为肌理,深度剖析中秋的三种起源与内涵、自远古至今历时两千多年的流变和当今国内外有关中秋的现状,将不同时间、地区的风俗活动、历史典故、诗词歌赋、民间传说穿插其中,辅以精心挑选的55幅彩插古图,为你打捞时光里独属于中秋的自在和诗性、浪漫与狂放,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。 (图片来源:豆瓣微博) (图片来源:豆瓣电影) ◀ 《食光味道》 ▶ 【馆藏信息】 作者:李力,梁明 出版信息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:2017年 索书号:TS972.182/91 馆藏地: 汉文(4)27排B面3架1层 【推荐理由】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食与记忆的合辑, 讲述了行走在生活中的寻常人珍藏的那一份不寻常的美食故事。 书中内容体现了人们对亲情、爱情、友情、乡情的留恋与珍惜,作者所写 是美食之味,更是人情之味。 当时光改变了一切,就让记忆在味道中沉淀, 凝成灵魂深处无法冲淡的情结,陪伴你我走过漫漫人生。 (图片来源:豆瓣电影) (图片来源:豆瓣电影) ◀ 《红色家书》 ▶ 【馆藏信息】 作者:本书编写组编 出版信息:党建读物出版社 出版年:2016年 页数:277页 索书号:K820.6/134 馆藏地: 汉文(4)34排A面4架2层 【推荐理由】 《红色家书》一书由本书编写组编写,编辑工作以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,家书内容引自《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》、《周恩来书信选集》等资料,基本保持原有风貌,仅订正某些明显的错讹;与此同时,为了便于阅读和学习,体例编排上使用书信中的关键词句拟出了单独标题,简略介绍信件的中心思想,并对书信中出现的一些人物、事件作了简要的注释。 《红色家书》分为明志篇、正己篇、亲情篇、教子篇四个篇章。其中明志篇收录的家书主要彰显了作者坚定的理想信念,正己篇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,亲情篇主要反映作者与家人之间的温暖情感,教子篇则是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后代理念的集中反映。 月光落进片尾字幕,也落进合上的书页。 把电影和书籍的心跳折叠成一枚纸月亮,挂在窗前,替所有远行的名字亮一整夜。 此刻,无论你在何处,愿银幕的柔光与纸上的墨香一起,替你守住人间最圆的思念。 To be,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. 供稿:石杰 樊帆 黎馨 编辑:周越 初审:陶利锋 复审:田艳 周虹利 终审:马文波 发布于:北京市 |
